【舍本逐未这条成语是什么意思】“舍本逐未”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不抓住根本,反而去追求次要或表面的东西。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在批评那些忽视核心问题、只关注细枝末节的行为时。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舍本 | 放弃根本、主要的部分 |
逐未 | 追求末梢、次要的部分 |
整体含义:指做事不抓重点,反而去追求不重要的事情,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成语来源
“舍本逐未”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今夫齐,其富大也,而人主之贤也,虽欲以事为本,而不可以已;若夫其所以为之者,则非其所急也,是谓舍本逐末。”
意思是:齐国虽然富强,君主也很贤明,但如果只做表面功夫,不抓根本,那就是“舍本逐末”。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用于批评行为 | 他总是喜欢追明星,却忽略了学习,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 |
用于分析问题 | 在企业经营中,如果只注重广告宣传,忽视产品质量,就是舍本逐末。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舍本求末、本末倒置 |
反义词 | 抓纲举目、纲举目张 |
五、总结
“舍本逐未”是一个具有深刻哲理的成语,强调了在处理问题时应抓住核心、把握重点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工作中,若一味追求表面的东西,忽视本质,往往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我们要学会分辨主次,避免陷入“舍本逐末”的误区。
文章小结:
“舍本逐未”寓意深刻,提醒人们做事要分清主次,不可因小失大。通过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来源及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