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入木三分”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后多用来比喻分析问题非常深刻、透彻,能够直击事物的本质。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历史典故,源自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入木三分 | 原指书法笔力深入木板三分,后引申为分析问题非常深刻、透彻。 |
二、出处与典故
“入木三分”最早见于唐代书法家张怀瓘的《书断》中,记载的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故事:
> 王羲之在一次为庙堂题字时,用毛笔写下了“清风明月”四字。完成后,他随手将笔抛入砚池,墨迹竟深达木板三分。人们感叹其笔力之强,于是有了“入木三分”这一说法。
这个故事虽然带有传说色彩,但形象地表达了王羲之书法技艺的高超,也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分析问题深刻有力的成语。
三、成语用法
场景 | 示例 |
描述书法 | 他的字写得入木三分,令人赞叹不已。 |
分析问题 | 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入木三分,让人耳目一新。 |
评论人物 | 这篇文章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入木三分,极具感染力。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切中要害、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
反义词 | 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不着边际 |
五、总结
“入木三分”不仅是一个关于书法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和态度的象征。它强调的是一种深入思考、精准表达的能力,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学会“入木三分”,意味着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剖析问题,从而做出更有深度的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