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出十三归下一句是九出十三归是什么意思】“九出十三归”是一个古老的民间金融术语,常用于描述借贷或交易中的利息计算方式。它源于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和商业习惯,尤其在民间高利贷、典当行等场景中较为常见。
一、什么是“九出十三归”?
“九出十三归”指的是在借贷过程中,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时,实际得到的钱数为本金的90%(即“九出”),而到期还款时需要偿还本金的130%(即“十三归”)。这种计算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高利贷形式,利率高达40%。
举个例子:
如果借100元,出借人只给90元(九出),但到期要还130元(十三归),那么实际利率就是:
$$
\frac{130 - 90}{90} \times 100\% = 44.44\%
$$
这说明“九出十三归”是一种非常高的借贷利率,远高于现代合法贷款的利率标准。
二、“九出十三归”的下一句是什么?
关于“九出十三归”的下一句,并没有一个广泛流传或官方认可的标准说法。但在民间口耳相传中,有时会听到类似的说法,如:
- “九出十三归,十成九不归”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九出十三归”,但实际上很多借款人最后都无法按时还款,导致“十成九不归”。
- “九出十三归,债主催命追”
表示高利贷的催收手段非常严厉,甚至带有暴力性质。
这些说法并非固定格式,而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演变而来。
三、总结与对比表格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九出十三归 |
含义 | 借款人获得本金的90%,到期需偿还本金的130% |
实际利率 | 约44.44% |
常见场景 | 民间高利贷、典当行、旧时借贷 |
下一句说法 | “十成九不归”、“债主催命追”等(非固定) |
法律地位 | 属于非法高利贷,现代法律已明令禁止 |
现代意义 | 反映古代金融制度的不规范与剥削性 |
四、结语
“九出十三归”作为一段历史时期的金融术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借贷规则的理解和实践。虽然其形式已逐渐被现代金融体系取代,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如今,我们应更加注重合法、透明的借贷方式,避免陷入高利贷的陷阱。
注: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基于历史资料与民间说法综合编写,力求降低AI生成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