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翻译文 | 夜游承天寺的心境与自然之美
发布时间:2025-05-01 07:26:31来源: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的文章。文章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游览承天寺时的独特心境和自然之美。
文章开篇点明时间与背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此时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生活困顿但内心依然豁达。他夜半无眠,见月色入户,遂起行至承天寺,与友人张怀民共赏美景。文中写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寥寥数语,将月光洒满庭院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这种清冷而宁静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妙,更映射出作者超然物外的心境。
苏轼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句道出了人生哲理:世间万物皆有美,只是缺少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整篇文章虽短,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智慧,令人回味无穷。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