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救药的意思是什么不可救药的含义】“不可救药”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语气较重,但在实际使用中却有着明确的语义和适用范围。
一、
“不可救药”原意是指病入膏肓,无法医治。后来引申为对某种行为、状态或问题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表示事情已经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它通常带有负面评价,用于批评某些人的行为或状况已无改善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救药”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思想顽固、性格难以改变,也可以形容一种局面已经无法扭转。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可救药 |
拼音 | bù kě jiù yào |
出处 | 《诗经·大雅·板》:“天之方虐,我民所遭,不靖其心,不可救药。” |
基本释义 | 形容病情严重,无法救治;引申为事情已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状态、行为等已无改善可能。 |
近义词 | 无可救药、病入膏肓、死马当活马医(反义) |
反义词 | 有药可救、尚可挽救、可以纠正 |
使用场景 | 正式或书面语中,用于批评、描述严重情况。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轻描淡写的情境,避免过度夸张。 |
三、延伸说明
在现代汉语中,“不可救药”虽然仍保留了原本的医学含义,但更多地被引申为对人或事的消极评价。例如:
- “他思想顽固,简直不可救药。”
- “这次失败已经不可救药,只能重新开始。”
这种用法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在特定语境下能准确表达出对现状的无奈与失望。
总之,“不可救药”是一个具有较强感情色彩的成语,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以确保表达得体、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