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

2025-09-10 16:18:04

问题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0 16:18:04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一、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阐述了“仁政”思想。文章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国家治理应注重民生,施行仁政,才能赢得民心、稳固政权。

孟子强调,君主应关心百姓的生计,减轻赋税,发展农业,使人民安居乐业。他指出,如果国家政策得当,百姓自然会归附,国家也会因此强大。同时,他也批评了统治者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百姓疾苦的行为。

本文语言简练,逻辑严密,体现了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对后世政治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译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已经尽心尽力了。”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如果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把粮食运到河内;河东发生灾荒也这样做。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看看邻国的政事,没有哪个比我的用心更周到的。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减少,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的鸡,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君子的做法。” 他却说:“那就减少一点,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停止。”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如果知道这是不义的事,就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有的人逃了一百步才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就停下来,用逃了五十步的人去嘲笑逃了一百步的人,怎么样呢?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梁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逃一百步罢了,这也算是逃跑啊。”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大王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必指望百姓比邻国多。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放进池塘,鱼鳖就吃不完;按照时节砍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百姓就能安享生活,死后也不遗憾。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五亩的住宅,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了;养鸡、猪、狗等家畜,不耽误它们的繁殖季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百亩的田地,不耽误耕种时间,几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挨饿;认真地进行学校教育,反复讲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东西了。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老人穿丝绸、吃肉,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

三、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仁政”思想的核心——关注民生、施行善政,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政治哲理,也展现了孟子善于用比喻和类比来阐述观点的高超技巧。

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可以看出孟子的语言虽古朴,但其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现代人深思与借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