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衔环是什么意思出自什么典故】“结草衔环”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感恩报德、知恩图报的行为。这个成语包含两个典故,分别来自《左传》和《战国策》,寓意深刻,流传广泛。
一、
“结草衔环”由“结草”与“衔环”两个典故组成,分别讲述了古代两位仁人志士在危难中得到他人救助,后来以实际行动回报恩情的故事。
- 结草: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讲述魏武子的爱妾在他临终前被嘱咐要改嫁,但其子魏颗却遵从父亲遗言,将她送走。后来魏颗战败被俘,梦中见一老人用草绳绊倒敌将,使他得以脱身。事后得知,这位老人正是那位被魏颗送走的爱妾的父亲。
- 衔环: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讲的是杨朱之友的门客因饥饿而食马粪,被杨朱发现后收留。后来这位门客在战场上为杨朱引路,救了他一命。杨朱感叹:“人有德于我,我不可忘也。”
这两个故事共同表达了“受人恩惠,必当回报”的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文化中感恩精神的象征。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含义 | 出处 | 典故内容 |
结草 | 感恩报德,知恩图报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魏颗因遵守父亲遗愿送走爱妾,后战败时梦中得老人相助,实为爱妾之父所化 |
衔环 | 受恩不忘,以德报德 | 《战国策·楚策四》 | 门客因受恩于杨朱,后在战场救其性命,体现感恩之心 |
三、结语
“结草衔环”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懂得感恩,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怀有敬意,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回报。这种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