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表示丰收或不丰收的字词】在古代汉语中,许多词语不仅具有丰富的语义,还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其中,与“丰收”或“不丰收”相关的字词,常用于描述农业收成、自然状况或社会状态。这些词汇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粮食生产的重视。
以下是对文言文中常见表示丰收或不丰收的字词进行的整理和归纳,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表达方式。
一、表示丰收的字词
字词 | 释义 | 出处/用法示例 |
稔(rěn) | 谷物成熟,丰收 | 《左传·昭公二十年》:“五谷不登,民多饥馑。” |
穀(gǔ) | 粮食,谷物 | 《诗经·小雅·甫田》:“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
穎(yǐng) | 稻穗,象征丰收 | 《汉书·食货志》:“五谷丰熟,百姓安乐。” |
成(chéng) | 成熟,收获 | 《论语·子路》:“稻可耕而种,禾可熟而成。” |
饶(ráo) | 富足,丰收 | 《史记·货殖列传》:“农人之饶,商贾之利。” |
实(shí) | 谷物饱满,丰收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二、表示不丰收的字词
字词 | 释义 | 出处/用法示例 |
不稔(bù rěn) | 不丰收,年景不好 | 《左传·昭公二十年》:“岁不为稔。” |
俭(jiǎn) | 收成不好,歉收 | 《汉书·食货志》:“岁俭则民贫。” |
饥(jī) | 饥饿,缺乏粮食 | 《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
荒(huāng) | 田地荒芜,收成差 | 《后汉书·王符传》:“地荒而民困。” |
瘟(wēn) | 灾荒,疫病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民多流散,灾荒频仍。” |
悖(bèi) | 不顺,灾祸 | 《尚书·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 |
三、总结
文言文中关于“丰收”或“不丰收”的表达,往往与自然环境、政治治理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这些词语不仅用于描述农业生产状况,也常被用来反映社会的稳定与否。例如,“稔”“饶”等词多用于赞美丰收年景,而“不稔”“饥”等则多用于描述灾荒或经济困难时期。
在阅读古籍时,注意这些词语的使用背景和语境,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内容。同时,这些词汇也是研究古代农业文化、经济状况的重要资料。
通过以上表格的整理,可以看出文言文中与“丰收”或“不丰收”相关的词汇丰富多样,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意义。了解这些词汇,不仅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能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