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低氧性呼吸衰竭。该病常由感染、创伤、误吸或严重脓毒症等引发,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本文将对ARDS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进行简要总结。
一、ARDS概述
ARDS是一种以肺部广泛炎症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综合征,导致肺水肿和气体交换障碍。患者常出现严重低氧血症,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根据2012年柏林定义,ARDS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依据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O₂/FiO₂)进行分级。
二、病因分类
病因类型 | 常见原因 |
肺部直接损伤 | 肺炎、肺挫伤、吸入性肺炎、溺水 |
肺部间接损伤 | 脓毒症、胰腺炎、大量输血、创伤、休克 |
其他因素 | 高原反应、药物中毒、放射性肺炎 |
三、临床表现
ARDS患者通常在原发疾病发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
- 呼吸困难
- 快速浅表呼吸
- 发绀
- 氧合功能下降
- 胸部X线或CT显示双侧肺部浸润影
四、诊断标准(柏林定义)
分级 | PaO₂/FiO₂ | 肺部影像学 | 起病时间 | 有无心源性水肿 |
轻度 | 200–300 mmHg | 双侧肺部浸润 | ≤7天 | 排除心源性 |
中度 | 100–200 mmHg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重度 | <100 mmHg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五、治疗原则
治疗措施 | 说明 |
机械通气 | 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如小潮气量、限制平台压 |
氧疗 | 维持SpO₂在88%–95%之间 |
抗感染 | 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抗生素 |
血流动力学支持 | 如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
早期康复 | 减少ICU相关并发症,促进恢复 |
六、预后与管理
ARDS的预后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早期识别、合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生存率。此外,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总结:
ARD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肺部疾病,需在早期进行准确诊断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通过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和科学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并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