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崩殂zu还是cu】“中道崩殂”是一个出自《出师表》的成语,常被用于形容国家或政权在中途崩溃、灭亡。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关于这个成语中的“殂”字读音,存在“zu”和“cu”两种说法,引发了部分读者的疑问。
为了厘清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出处、常见用法、专家观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两种读音的差异与适用场景。
一、词语来源与含义
“中道崩殂”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原文为: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意思是:先帝(刘备)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中途去世。
其中,“崩殂”是“崩”与“殂”的合称,均表示“死亡”。古代帝王之死称为“崩”,普通人的死称为“殂”。
二、读音争议分析
1. “zu”读音
在现代汉语中,“殂”字较为少见,其本义为“死”,读作“zú”。因此,有人认为“中道崩殂”应读作“zhōng dào bēng zú”。
2. “cu”读音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殂”在这里应读作“cú”,尤其在古文阅读或诗词朗诵中,更倾向于“cú”的发音。
三、权威资料与专家观点
项目 | 内容 |
《现代汉语词典》 | “殂”字读音为“zú”,无“cú”音。 |
《古代汉语词典》 | “殂”在古文中多读“cú”,尤指“死亡”之意。 |
《出师表》原文诵读 | 多数朗诵者采用“cú”的发音,以符合古文语感。 |
语文教材参考 | 部分教材标注为“zú”,但也有教材保留“cú”音。 |
四、总结
综合来看,“中道崩殂”中的“殂”字,根据语境不同,有两种读音:
- 现代普通话:建议读作“zú”;
- 古文阅读/朗诵:可读作“cú”,更贴近古代发音习惯。
尽管存在争议,但在日常交流中,使用“zú”更为普遍和稳妥。
表格对比:中道崩殂 zu 还是 cu?
项目 | zu(zú) | cu(cú) |
发音 | zú | cú |
现代汉语 | 常见读音 | 较少使用 |
古文语境 | 不常用 | 更符合古音 |
教材标注 | 多数教材标注为“zú” | 部分教材标注为“cú” |
推荐读音 | 普通场合建议读“zú” | 文学朗诵可读“cú” |
综上所述,“中道崩殂”中的“殂”字读音虽有争议,但从语言规范和实用性角度出发,建议在日常使用中读作“zú”,而在古文朗诵或学术研究中可根据需要选择“c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