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凌节而施是什么意思】“不凌节而施”出自《礼记·学记》,原文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易,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易。此之谓也。故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去施加教导。
一、总结说明
“不凌节而施”强调的是教育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超出其接受能力。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二、核心含义解析
概念 | 解释 |
不凌节 | 不超越学习的阶段或节奏 |
而施 | 教育或传授知识 |
总体含义 | 教育应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进行,不可拔苗助长 |
三、现实意义与应用
方面 | 应用举例 |
教学设计 | 根据学生年龄和能力安排课程内容 |
学习方法 | 鼓励学生逐步积累,避免急于求成 |
家庭教育 | 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强加压力 |
心理发展 | 教育应配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进行引导 |
四、相关名言对比
名言 | 出处 | 含义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论语》 | 教育要等待学生思考后才给予启发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论语》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应激发兴趣 |
“因材施教” | 《论语》 |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 |
五、总结
“不凌节而施”不仅是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也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个体差异,遵循教育规律,避免急于求成,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