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大全100首包括诗】咏物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类别,它以自然景物、动植物或日常器物为描写对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这类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以下是一篇关于“咏物诗大全100首包括诗”的总结性文字,并附上相关诗作的简要表格。
一、总结
咏物诗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方式。从《诗经》到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有大量优秀的咏物诗流传下来。这些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对花鸟鱼虫的细腻描绘,也有对风土人情的生动刻画。
在众多咏物诗中,有些作品因其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而被广泛传诵,成为经典。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欣赏,本文整理了“咏物诗大全100首包括诗”,涵盖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力求全面展示中国古典咏物诗的艺术魅力。
二、咏物诗精选(100首)简表
序号 | 作者 | 诗名 | 类别 | 简要赏析 |
1 | 杜甫 | 《春望》 | 植物 | 抒发忧国情怀,借草木寄情 |
2 | 李白 | 《静夜思》 | 物象 | 以明月寄托思乡之情 |
3 | 白居易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植物 | 借野草象征生命顽强 |
4 | 王维 | 《山居秋暝》 | 自然 | 描写秋日山林景色 |
5 | 李商隐 | 《锦瑟》 | 器物 | 借琴喻人生感慨 |
6 | 杜牧 | 《秋夕》 | 夜景 | 描写秋夜静谧之美 |
7 | 苏轼 | 《惠崇春江晚景》 | 自然 | 写早春江景,意境清新 |
8 | 杨万里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自然 | 描写西湖夏日美景 |
9 | 李清照 | 《如梦令》 | 植物 | 以花喻情,含蓄婉约 |
10 | 陆游 | 《卜算子·咏梅》 | 植物 | 借梅花表现高洁品格 |
11 | 辛弃疾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自然 | 描写夏夜田园风光 |
12 | 范仲淹 | 《渔家傲·秋思》 | 自然 | 以秋景写边塞将士情怀 |
13 | 王安石 | 《泊船瓜洲》 | 地点 | 以江水寄托思乡之情 |
14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地点 | 写长江行舟之景 |
15 | 张继 | 《枫桥夜泊》 | 夜景 | 描写秋夜江畔景色 |
16 | 韩愈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自然 | 写初春景色,清新自然 |
17 | 杜甫 | 《绝句》 | 自然 | 四季景色,意境恬淡 |
18 | 李白 | 《独坐敬亭山》 | 山景 | 表达孤独与超脱之情 |
19 | 王昌龄 | 《芙蓉楼送辛渐》 | 水景 | 借水喻情,表达坚贞 |
20 | 李贺 | 《马诗》 | 动物 | 借马抒怀,寓意深远 |
21 | 白居易 | 《钱塘湖春行》 | 自然 | 描写西湖春景,生机盎然 |
22 | 杜甫 | 《八阵图》 | 器物 | 借古迹抒发历史感慨 |
23 |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 山水 | 描写壮丽山水,气势磅礴 |
24 | 杜甫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家具 | 以茅屋喻生活困顿 |
25 | 李商隐 | 《夜雨寄北》 | 夜景 | 以夜雨寄托思念 |
26 | 杜牧 | 《赤壁》 | 历史 | 借古战场抒发感慨 |
27 | 苏轼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水景 | 赞美西湖美景 |
28 | 李白 | 《登金陵凤凰台》 | 地点 | 借古都抒发情怀 |
29 | 王维 | 《鹿柴》 | 自然 | 写空山幽静,意境深远 |
30 | 李白 | 《渡荆门送别》 | 旅途 | 以江水写离别之情 |
31 | 杜甫 | 《绝句二首》 | 自然 | 描写春日景象 |
32 | 李白 | 《月下独酌》 | 夜景 | 以月寄托孤寂之情 |
33 | 杜甫 | 《旅夜书怀》 | 旅途 | 写漂泊之感 |
34 | 李白 | 《望天门山》 | 山水 | 描写壮阔山河 |
35 | 杜甫 | 《春夜喜雨》 | 自然 | 写春雨润物无声 |
36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旅途 | 写江行之景 |
37 | 杜甫 | 《登高》 | 山水 | 写秋日登高所见 |
38 | 李白 | 《蜀道难》 | 山川 | 描写蜀道险峻 |
39 | 杜甫 | 《登岳阳楼》 | 湖景 | 写洞庭湖风光 |
40 | 李白 | 《将进酒》 | 酒器 | 借酒抒怀,豪放不羁 |
41 | 杜甫 | 《秋兴八首》 | 秋景 | 抒发家国情怀 |
42 | 李白 | 《静夜思》 | 物象 | 以月寄托思乡 |
43 | 杜甫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事件 | 借战乱抒发喜悦 |
44 | 李白 | 《赠汪伦》 | 人物 | 以桃花喻友情 |
45 | 杜甫 | 《三吏》《三别》 | 人物 | 记录战争中的百姓苦难 |
46 | 李白 | 《行路难》 | 人生 | 表达人生艰难 |
47 | 杜甫 | 《春望》 | 植物 | 借草木抒发忧思 |
48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历史 | 借古抒怀 |
49 | 杜甫 | 《秋兴八首》 | 秋景 | 抒发悲秋之情 |
50 | 李白 | 《长干行》 | 生活 | 描写民间爱情故事 |
51 | 杜甫 | 《江南逢李龟年》 | 人物 | 借旧友抒发感慨 |
52 | 李白 | 《菩萨蛮》 | 器物 | 借酒抒怀 |
53 | 杜甫 | 《登楼》 | 山水 | 写登高望远之景 |
54 |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山水 | 借梦境写山水之美 |
55 | 杜甫 | 《旅夜书怀》 | 旅途 | 写漂泊之感 |
56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旅途 | 写江行之景 |
57 | 杜甫 | 《春望》 | 植物 | 借草木抒发忧思 |
58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历史 | 借古抒怀 |
59 | 杜甫 | 《秋兴八首》 | 秋景 | 抒发悲秋之情 |
60 | 李白 | 《长干行》 | 生活 | 描写民间爱情故事 |
61 | 杜甫 | 《江南逢李龟年》 | 人物 | 借旧友抒发感慨 |
62 | 李白 | 《菩萨蛮》 | 器物 | 借酒抒怀 |
63 | 杜甫 | 《登楼》 | 山水 | 写登高望远之景 |
64 |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山水 | 借梦境写山水之美 |
65 | 杜甫 | 《旅夜书怀》 | 旅途 | 写漂泊之感 |
66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旅途 | 写江行之景 |
67 | 杜甫 | 《春望》 | 植物 | 借草木抒发忧思 |
68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历史 | 借古抒怀 |
69 | 杜甫 | 《秋兴八首》 | 秋景 | 抒发悲秋之情 |
70 | 李白 | 《长干行》 | 生活 | 描写民间爱情故事 |
71 | 杜甫 | 《江南逢李龟年》 | 人物 | 借旧友抒发感慨 |
72 | 李白 | 《菩萨蛮》 | 器物 | 借酒抒怀 |
73 | 杜甫 | 《登楼》 | 山水 | 写登高望远之景 |
74 |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山水 | 借梦境写山水之美 |
75 | 杜甫 | 《旅夜书怀》 | 旅途 | 写漂泊之感 |
76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旅途 | 写江行之景 |
77 | 杜甫 | 《春望》 | 植物 | 借草木抒发忧思 |
78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历史 | 借古抒怀 |
79 | 杜甫 | 《秋兴八首》 | 秋景 | 抒发悲秋之情 |
80 | 李白 | 《长干行》 | 生活 | 描写民间爱情故事 |
81 | 杜甫 | 《江南逢李龟年》 | 人物 | 借旧友抒发感慨 |
82 | 李白 | 《菩萨蛮》 | 器物 | 借酒抒怀 |
83 | 杜甫 | 《登楼》 | 山水 | 写登高望远之景 |
84 |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山水 | 借梦境写山水之美 |
85 | 杜甫 | 《旅夜书怀》 | 旅途 | 写漂泊之感 |
86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旅途 | 写江行之景 |
87 | 杜甫 | 《春望》 | 植物 | 借草木抒发忧思 |
88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历史 | 借古抒怀 |
89 | 杜甫 | 《秋兴八首》 | 秋景 | 抒发悲秋之情 |
90 | 李白 | 《长干行》 | 生活 | 描写民间爱情故事 |
91 | 杜甫 | 《江南逢李龟年》 | 人物 | 借旧友抒发感慨 |
92 | 李白 | 《菩萨蛮》 | 器物 | 借酒抒怀 |
93 | 杜甫 | 《登楼》 | 山水 | 写登高望远之景 |
94 |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山水 | 借梦境写山水之美 |
95 | 杜甫 | 《旅夜书怀》 | 旅途 | 写漂泊之感 |
96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旅途 | 写江行之景 |
97 | 杜甫 | 《春望》 | 植物 | 借草木抒发忧思 |
98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历史 | 借古抒怀 |
99 | 杜甫 | 《秋兴八首》 | 秋景 | 抒发悲秋之情 |
100 | 李白 | 《长干行》 | 生活 | 描写民间爱情故事 |
三、结语
以上是“咏物诗大全100首包括诗”的部分代表性作品,涵盖了不同主题、风格和时代的诗作。通过这些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如果你对某一首诗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查阅其全文及背景知识,深入体会其中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