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朗读】《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君主的劝谏。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恳切,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本文将提供《出师表》的原文、翻译以及朗读建议,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原文节选(部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二、翻译
先帝(刘备)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就去世了,如今天下分裂为三国,益州地区疲惫困乏,这真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朝廷内的侍卫大臣没有懈怠,边境上的忠义之士也不顾自身安危,都是因为追念先帝的恩遇,想要报答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先帝的美德,激励有志之士的士气,不应该妄自菲薄,引用不当的比喻,堵塞忠臣进谏的道路。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每次和我谈到这件事,都未曾不感叹惋惜于桓帝、灵帝时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忠诚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一切事务,无论大小,都应该咨询他们,然后再执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过失,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朗读建议
- 语速:适中偏慢,体现庄重与深情。
- 语气:应表现出诸葛亮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后主的期望。
- 节奏: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尤其是长句,适当断句有助于理解。
- 情感:整体情绪应为恳切、诚挚,带有悲壮感。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出师表 |
作者 | 诸葛亮 |
朝代 | 三国·蜀汉 |
写作背景 | 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表达忠诚与劝谏之意 |
核心思想 | 忠诚、责任、忧国忧民,劝谏君主任用贤臣,远离小人 |
文章风格 | 情感真挚,语言恳切,结构严谨 |
翻译特点 | 保留古文韵味,同时通俗易懂 |
朗读建议 | 语速适中偏慢,语气庄重,节奏清晰,情感恳切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出师表》的历史意义与文学价值,同时也为学习和朗诵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