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败俱伤意思两败俱伤的出处】“两败俱伤”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双方在争斗中都受到损失,最终没有赢家的情况。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历史、政治、商业等多个领域也经常出现。
一、两败俱伤的意思
“两败俱伤”字面意思是“双方都失败,都受伤害”。它通常用于描述两个对立的个体或团体在冲突中,因为互不相让、争斗激烈,最终导致双方都受到严重损失,甚至两败俱伤,没有一方真正获胜。
常见用法:
- 战争中的双方。
- 商业竞争中的企业。
- 家庭矛盾或人际冲突。
二、两败俱伤的出处
“两败俱伤”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二》:
> “夫齐,亦国也,其地狭而民贫,兵弱而财少。今与秦战,虽胜之,亦不能久;若不胜,则亡。故曰:‘两败俱伤’。”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齐国虽然也是一个国家,但土地狭小、人民贫困、兵力薄弱、财力不足。如果与秦国作战,即使胜利,也无法长期维持;如果不胜,就会灭亡。因此,这种局面被称为“两败俱伤”。
三、总结对比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两败俱伤 |
含义 | 双方争斗,结果都受到严重损失,没有赢家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二》 |
原文引用 | “夫齐,亦国也……故曰:‘两败俱伤’。” |
使用场景 | 战争、竞争、冲突等 |
引申意义 | 提醒人们避免无谓的争斗,注重合作与共赢 |
近义词 | 双输、同归于尽 |
反义词 | 各得其所、双赢 |
四、结语
“两败俱伤”不仅是对一种结果的描述,更是一种警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应该避免不必要的对抗,寻求合作与共赢的方式,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和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