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絮其中的出处】“败絮其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外表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内部腐烂、不堪一击。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明代文学家刘基(即刘伯温)的《卖柑者言》。
一、
“败絮其中”原意是“像破棉絮一样在内里”,比喻外表好看,内里却很糟糕。该成语出自《卖柑者言》,通过一个卖柑子的小贩之口,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只重外表、不重实际的人和事。文章借物喻人,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
二、出处及背景简介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败絮其中 |
出处 | 明·刘基《卖柑者言》 |
原文 |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四夷宾服而不知怀,此四者,皆败絮其中也。” |
含义 | 表面光鲜,内里腐败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外表华丽但实质空虚的事物或人物 |
文学价值 | 以小见大,借物讽世,语言精炼,寓意深刻 |
三、延伸理解
《卖柑者言》是一篇寓言式散文,作者通过一位卖柑子的老者之口,揭示了官场腐败、社会风气败坏的现象。文中“败絮其中”的比喻,形象生动,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四、结语
“败絮其中”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与批评。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事物时,不应只看表面,更要注重内在品质。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