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的躬耕是什么意思】《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刘禅的一篇表文,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后主的期望。在文中,“躬耕”一词虽未直接出现,但其精神内涵贯穿全文,尤其是在表达诸葛亮淡泊名利、勤于政事的态度时,常被引申为“躬耕陇亩”的典故。
一、
“躬耕”原意是指亲自耕种土地,是一种自食其力、安贫乐道的生活方式。在古代文化中,它常用来形容隐士或有志之士在未出仕前的清贫生活。而在《出师表》中,“躬耕”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农耕,而是象征着诸葛亮早年隐居南阳时的生活态度:不求闻达、甘于平淡,专注于修身养性。
通过“躬耕”,诸葛亮展现了自己不慕荣华、不图富贵的高尚品格,也暗示了他后来出山辅佐刘皇叔、鞠躬尽瘁的坚定信念。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诸葛亮个人的操守,也反映了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
二、表格说明
词语 | 含义 | 出处/背景 | 在《出师表》中的意义 |
躬耕 | 亲自耕种 | 古代隐士生活 | 代表诸葛亮早年的清贫生活和淡泊名利的精神 |
隐逸 | 隐居不仕 | 历史典故(如诸葛亮隐居南阳) | 表现诸葛亮不慕荣华、专心修学的态度 |
忠诚 | 对国家和君主的忠心 | 《出师表》主旨 | 体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
三、结语
“躬耕”虽非《出师表》中的原文,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文章主旨高度契合。诸葛亮以“躬耕”自喻,既是对自身经历的回顾,也是对后主的一种激励——希望刘禅能理解并尊重贤臣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