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推敲的典故

2025-10-27 02:35:04

问题描述:

推敲的典故,求大佬施舍一个解决方案,感激不尽!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7 02:35:04

推敲的典故】“推敲”一词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一段创作经历,后来成为汉语中用来形容对文字反复斟酌、精心打磨的典故。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诗歌艺术的严谨态度,也反映了文人之间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的精神。

一、典故简介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苦吟著称。他在创作《题李凝幽居》时,写了一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中“敲”字让贾岛十分纠结,他犹豫是否应该用“推”字。为了确定最佳用词,他骑着毛驴在街上反复踱步,甚至引起了当时担任京兆尹的韩愈的注意。

韩愈得知后,与贾岛一同讨论,最终建议使用“敲”字,认为“敲”字更显出夜深人静、轻叩门扉的意境,比“推”更具画面感和节奏感。从此,“推敲”便成了文学创作中反复斟酌词语的代名词。

二、总结内容

项目 内容
典故出处 唐代诗人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时的创作经历
核心内容 贾岛在“推”与“敲”之间反复斟酌,最终由韩愈建议使用“敲”
出处诗作 《题李凝幽居》
作者 贾岛(唐代)
意义 表示对文字的认真推敲与精益求精的态度
文化影响 成为汉语中表示细致修改、反复思考的常用词

三、文化意义

“推敲”不仅仅是一个词语,它代表了古代文人对语言艺术的执着追求。在现代,这一典故依然被广泛引用,用于鼓励人们在写作、演讲或表达中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它也提醒我们,好的作品往往是在无数次修改和思考中诞生的。

四、结语

“推敲”的故事虽简短,却蕴含深远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对文字的尊重,更是对艺术精神的传承。无论是古代诗人还是现代创作者,都应该从这个典故中汲取灵感,保持对语言的敬畏与热爱。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