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列门墙的意思是什么】“忝列门墙”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谦虚的语气,表示自己有幸成为某位老师或前辈的学生。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师徒关系,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礼仪色彩。
下面是对“忝列门墙”的详细解释,结合其含义、用法及常见搭配进行总结。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念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 忝列门墙 | tiǎn liè mén qiáng | 表示自己虽不才,但有幸成为某人的学生或弟子 | 《论语·子张》 | 多用于自谦,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
二、具体解释
“忝”意为“辱”,表示自己有愧于某种身份;“列”是“排列、列入”之意;“门墙”原指古代学宫的门和围墙,后引申为老师的门下、弟子之列。因此,“忝列门墙”整体意思是:自己虽然能力有限,但有幸被列为某位老师的学生,是一种谦逊的说法。
这个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尤其在表达对师长的敬意时使用,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精神。
三、常见用法与例句
1. 例句一:
“我虽资质平庸,但蒙先生不弃,忝列门墙,实感荣幸。”
2. 例句二:
“他年轻时曾有幸忝列名师门下,受益良多。”
3. 例句三:
“如今回想起来,能忝列门墙,是我一生的幸运。”
这些句子都体现了说话者对老师的尊重以及自身谦逊的态度。
四、注意事项
- “忝列门墙”属于文言色彩较浓的表达,一般不用于口语。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过于随意的场合使用。
- 常与“蒙恩”“受教”等词搭配,增强谦虚和感激之情。
五、总结
“忝列门墙”是一个表达谦虚与感恩的成语,强调的是对师长的尊重与自身地位的谦卑。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师道的精神。在现代汉语中,尽管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具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