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得意满出处于哪里】“志得意满”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实现理想或达到目标而感到非常满足和高兴。那么,“志得意满”这个成语究竟出自哪里呢?下面将从出处、含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出处
“志得意满”最早见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孟东野序》中。原文如下:
>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志得意满,不复知有他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志向得以实现,内心充满满足时,就不再顾及他人。后来,“志得意满”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因志向实现而感到非常满意的状态。
二、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志 | 志向、抱负 |
得 | 实现、达成 |
意 | 心愿、愿望 |
满 | 满足、圆满 |
整体意思是:志向和心愿都得到了实现,内心感到非常满足和喜悦。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描述成功人士 | 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事业有成,志得意满。 |
表达个人成就感 | 这次考试成绩优异,她显得志得意满。 |
用于文学作品 | 他在诗中写道:“功成名就,志得意满。”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志得意满”的关系 |
志在必得 | 决心一定要得到 | 强调决心,与“志得意满”有相似之处 |
如愿以偿 | 事情如自己所愿 | 更强调愿望的实现,与“志得意满”相近 |
心满意足 | 心里非常满足 | 侧重心理状态,与“志得意满”有部分重合 |
五、总结
“志得意满”这一成语源于唐代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原意是指志向和心愿都实现了,内心感到满足。如今,它广泛用于描述人在取得成就后的喜悦心情。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及用法,我们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丰富语言表达。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韩愈《送孟东野序》 |
含义 | 志向和心愿都实现,内心满足 |
使用场景 | 成功、成就、喜悦情绪 |
相关成语 | 志在必得、如愿以偿、心满意足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志得意满”这一成语的来源和意义,帮助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