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望月有感》赏析】《望月有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情诗,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明月与诗人内心的孤寂、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白居易诗歌中“通俗易懂、情真意切”的风格。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总结与分析:
一、诗歌内容概述
《望月有感》全文如下:
>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客,同根生。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此为节选版本,原诗较长,此处以常见版本为主。
全诗通过对中秋明月的描绘,引出诗人对亲人离散、漂泊异乡的感慨,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团圆的渴望。
二、诗歌赏析要点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
题材 | 思乡、离别、人生感慨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亲人分离的痛苦与对团圆的渴望 |
艺术特色 |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借景抒情 |
情感基调 | 悲凉、忧郁、深沉 |
诗中意象 | 明月、故乡、羁旅、同根 |
历史背景 | 中唐时期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 |
三、诗歌解读与感悟
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借助中秋明月这一传统意象,寄托了自己对亲人团聚的期盼。诗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句,不仅写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
此外,“一夜乡心五处同”更是将个人情感上升到普遍性的共鸣,体现出诗人对人间离别之痛的深刻理解与同情。
四、结语
《望月有感》虽篇幅不长,但情感深厚,语言简练,充分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现实关怀与人文精神。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命运的反映。读此诗,令人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也让人更加珍惜亲情与团圆。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背景或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可继续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