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房认定标准2018首套房认定标准】在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收紧,各地对“首套房”与“二套房”的认定标准也逐步细化。不同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差异化的政策,但总体来看,首套房和二套房的认定主要围绕家庭名下房产数量、贷款记录、购房时间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对2018年首套房与二套房认定标准的总结,结合了全国多个城市的普遍做法,供参考。
一、首套房认定标准(2018)
| 认定条件 | 说明 | 
| 家庭名下无房 | 在当地无任何住房登记记录 | 
| 无贷款记录 | 未使用过住房贷款或贷款已结清 | 
| 首次购房 | 首次购买普通住宅,且面积符合当地政策要求 | 
| 贷款记录不明确 | 若有贷款记录但未查询到,可能按首套处理 | 
> 备注: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对“家庭”定义较严格,需以户籍、婚姻状况等综合判断。
二、二套房认定标准(2018)
| 认定条件 | 说明 | 
| 家庭名下已有1套住房 | 不论是否贷款,均视为二套 | 
| 有贷款记录 | 即使首套房贷款已结清,再次购房仍算二套 | 
| 非本地户籍 | 外地购房者若在本地已有房,也可能被认定为二套 | 
| 商业用房或非住宅 | 通常不计入二套认定范围,但部分地区有例外 | 
> 备注:部分地区对“改善型”购房有宽松政策,但一般仍需符合首付比例和利率上浮等要求。
三、常见误区
1. 贷款结清即首套
实际上,即使贷款已还清,只要名下有房,再购房仍可能被认定为二套。
2. 异地购房不影响本地认定
某些城市会通过征信系统核查购房记录,即使在外地有房,也可能影响本地购房资格。
3. “认房又认贷”政策
多数城市实行“认房又认贷”,即无论是否有房或贷款,只要存在记录,均可能被认定为二套。
四、总结
2018年,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首套房与二套房的认定标准更加严格,尤其在“认房又认贷”的背景下,购房者的贷款历史和房产记录成为关键因素。对于购房者而言,了解当地政策、合理规划购房计划至关重要。
| 项目 | 首套房 | 二套房 | 
| 房产数量 | 无房 | 有1套或以上 | 
| 贷款记录 | 无或已结清 | 有贷款记录 | 
| 购房目的 | 首次购房 | 改善型或投资型 | 
| 利率/首付 | 优惠 | 上浮 | 
如需了解具体城市的政策细节,建议咨询当地房产部门或银行信贷部门,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